一群阿嬤聚在一起,會聊些什麼?除了兒子、媳婦就是孫子、女兒。台媽地處窮鄉僻壤,民風淳樸,大部分女性同胞都是以夫為尊,以子為貴。前些日子,有幸和台中的阿嬤們相聚,才知,中、南部好像差異不大!
在大餐廳,諸多美食當前,李桑(超過65歲)專挑米食、炒飯,先扒兩碗下肚,才感覺真的吃了飯!和年輕人吃巧、吃美味,不是吃粗飽不能相比,李桑跟台媽比較像一家人!
40年代的台灣家庭(家境還可以),男人才可以吃白米飯,巴舵(肚子)款乎飽(吃飽),才能工作,且女人不可與男人同桌吃飯,得男人吃罷,才輪到查某及小孩吃著稀飯混地瓜ㄘㄨㄚˋ ㄑㄧㄚm(刨絲),即現今很夯的地瓜粥。李桑兒時想吃米飯,機會少得可憐,每天都是地瓜加少得可憐的稀飯,阿嬤的媳婦們(伯姆、嬸嬸)輪流掌廚煮三餐,眼巴巴地等,得等自己娘親掌廚時,娘親在米粒心熟透了,會偷偷地先用飯籭(ㄌㄝˇ)撈起一瓢,放到旁邊燜到熟透,讓李桑偷偷地在灶旁吃別的堂兄弟沒有的白米飯。
40年代,一般用柴火煮飯,經濟好些才有灶,台媽小時候煮飯,用磚塊圍成圈,下面放柴火,放上鍋子煮飯,但我沒用過飯籭(ㄌㄝˋ)撈飯待熟。李桑事母至孝,母子感情就建立在灶旁,李桑強調,不孝順的人,豬狗不如。
台嬤訓練台媽煮每(粥),得造浪造浪-(跑浪跑浪)有一點黏稠,還得算好時間,放太久,湯汁被米粒吸走,太可,沒有瞪(等)一下,湯汁沒有黏稠,太ㄚm(稀),每天早上5點起床就是買油條、豆腐、煮粥、上學,上學遲到,沒關係,作業沒作,沒關係,早餐沒做好,大有關係。台媽一手煮粥能耐,婚後沒有派上用場,婆婆不能吃粥,倒是小雨點教的芥藍炒牛肉很得婆婆喜愛。
李桑超級陽光的妻,一直笑口常開,對自己兒子很滿意,李桑妻秉持的觀念,孩子不用太會讀書,不用出國唸書,讀國內研究所即可,兒子也如她願。台媽不禁好奇,
台媽:為什麼不鼓勵兒子到國外過一下鹽水(出國讀書?)
李桑妻:出國讀書通常就會留在外國工作,在國外娶妻,住外國,我就看不到兒子了!幸好兒子在國內讀書,幸好在本國工作,幸好娶本國人,幸好在家鄉工作,一切都太幸運了!
目前李桑妻幫忙照顧孫子,樂觀的她,對孫子的希望,
李桑妻:我很自私,我希望孫子個性能像我,樂觀快樂!
李桑妻表示,
李桑妻:幫兒子照顧孩子,壓力很大,得依年輕人的方式帶,咱們兩顆眼睛直盯著孩子看,他還是有辦法摔得鼻青眼腫,唉!出了差錯,我們可是無法再生一個來賠,照顧別人的孩子比照顧自己的孩子壓力大,幸好,媳婦知道我們很盡心地帶小孩!(台媽OS:現代婆媳壓力都好大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