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去年第一次被虎頭蜂叮,沒有戴手套,且只被一隻叮。
直接叮在接近手腕處,緊黏不放,不管如何甩手,牠緊叮不放,大約20秒,或是更久,或是短一些時間,總算甩掉牠,或者撥掉牠,台媽完全沒有印象,只記得當晚一直抽痛,痛到無法入睡!
台媽只是去打混,又不是摘蜂窩者,大家都被叮,我若是去醫院太-太-太丟臉了!
每天疼痛,前兩天痛徹心扉,疼痛指數逐日下降,第三天下降了6-7成,傷口情況則是手背腫起一座小山丘,然後,蔓延整個手背;紅腫像麵龜,消腫,皮膚變紫黑色,逐漸褪黑,被叮咬的地方留下輕微的吻痕!
整個流程約2個多星期。
雨衣和手套都要厚的,且要穿褲子裝雨衣,用彈性帶綑起來,不能有縫隙,雨衣裡面要穿厚衣服手套,虎頭蜂會從縫隙中鑽進去叮,
總之,會流一身汗那一種裝備,小飛俠雨衣是不及格的。虎頭蜂會向光源處飛,手電筒光源不可朝自己照,會引來虎頭蜂。
今年被叮,牠先刺破塑膠手套,一下子就被甩掉,小小腫一下,意思意思,小小痛幾小時。摘蜂窩時,一群虎頭蜂追著摘蜂窩者A,而本人逃跑時,虎頭蜂就在我臉前、耳朵旁飛舞,翅膀振動的聲音像直升機,就像卡通影片那樣,只是我們三個人是片中主角!
為什麼要摘?朋友的朋友的田裡有窩,不能進去田裡工作!所以去摘!
虎頭蜂窩多半築在樹上,由上往下築窩,比較好採,築在草上,由下往上築窩,比較難採!
農歷七月之後的虎頭蜂,超兇,不好採!
全站熱搜